今日論衡
  之財經觀象
  □馮海寧
  據報道,李克強總理今年兩次公開提及大病保險,國務院醫改辦也給出了最後時間表,即今年6月底前所有省份都要啟動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在業界看來,大病保險今年將駛入快車道。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大病醫保制度試行一年來,一些令人憂心的情況開始顯現,大病保險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大病保險是一種由政府主導、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的新型醫療保障模式,被認為是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結合的創新機制。儘管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130多個城市開展了大病保險試點,但記者調查顯示,看似創造了三贏局面(政府贏、參保者贏、商業保險機構贏)的大病保險制度,實際上存在很多隱憂和挑戰。
  據調查,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業務的財務數據並不樂觀,業務虧損的可能性較大。也有業內人士披露,整個保險行業承保的大病保險去年整體上是虧損的。這顯然會打擊保險機構發展大病保險業務的信心和積極性,也給該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蒙上陰影。
  有學者曾總結承辦大病保險的規律是“一年賺、兩年平、三年賠”。如果不及時改變這種局面,此後很可能賠得更多,而商業保險機構是追求利潤的“經濟動物”,不是慈善機構。因此,亟須系統調查大病保險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以及思考如何來應對這些挑戰。
  目前來看,最大挑戰是大病保險項目的整體虧損。分析原因,主要是保險公司籌資不足,而低水平的籌資對應的卻是不斷增長的醫療支出。保險公司籌資不足具有多方面的深層次原因,而每一種原因都說明大病保險業務目前並不健康——帶“病”的大病保險難言“保險”,難以讓人放心。
  就地方政府角度而言也有不少問題。比如說,地方政府對大病保險定價時過於強勢,導致大病保險籌資標準低。再如,缺少風險共擔機制,儘管起初明確了“風險共擔”的政策導向,但在實踐中一些地方並沒有建立這一機制,而是由保險公司獨自承擔政策性虧損。又如,缺乏穩定的財政投入預算機制;一些地方政府在招標過程中還對保險公司提出過分要求等。
  當然,保險公司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各家保險公司在參與招投標過程中,存在壓低價格的行為,這對中標公司未來可能的高賠付埋下隱患。再如,一些保險公司的管理費用或者成本沒有控制好,缺少科學精算,中間環節費用過高,也是造成大病保險業務虧損的原因之一。還有缺乏醫學背景的專業健康管理人員,也必然影響大病保險業務發展。另外,地方政府與保險公司合作不順暢也造成大病保險業務虧損。不難發現,這一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創新機制,實際上,兩者的合作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在筆者看來,儘管六部委發佈的《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保監會發佈的《保險公司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有關事項都有明確規定,但從實踐來看,大病保險自身還有不少“病”,只有先治好自身的“病”,才能擔當起保障大病患者的重任。
  馮海寧  (原標題:帶“病”的大病保險何談“保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48lwmn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