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如果要說2014年將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產生重大影響的兩個事情,一是為期一年多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舉行總結,二是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對於制度治黨、依法治黨將產生深遠影響。”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褚松燕認為,這標志著執政黨的黨建工作邁入新階段。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當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重點對象是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第二批於2014年1月開始,這一階段更為貼近基層。日前中央又發出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的通知。
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點,“群眾路線”作為中共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在提出近70年後再次煥發生機,以高密度的出現頻次成為老百姓最熟悉的政治語彙,一批從高官到基層的“蛀蟲”被查處,一批形象工程被叫停,一些“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有所改變,贏得了百姓掌聲。
褚松燕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現在的和平年代,都強調黨員幹部要密切聯繫群眾。越往高走領導幹部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其一言一行也越引起大家註意。但一般老百姓眼中的高官離他們很遠,跟他們打交道的是基層辦事人員,重提“群眾路線”是執政黨純凈自身、革新求變的重要舉措,也是探索從非常態向常態的執政黨制度建設的過渡。
就在人們疑惑一年多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尾是否意味著八項規定等“緊箍咒”告一段落時,2014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讓“制度治黨”作為一個執政黨自身建設的重要課題引發關註。
“大規模地徹底‘打掃’後還需要日常維護和保養,需要依靠群眾監督,需要開通日常與群眾對接的各個通道,保證群眾意見能夠有效到達執政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說,從這個角度說,制度建設必不可少。
令行禁止,嚴抓共管,這一年多來,中共用制度加強黨建的一系列努力取得明顯效果,離退休高官不在企業中兼職,軍隊高級幹部家屬騰退公房,政府不得興建豪華辦公樓,嚴格三公經費支出……燕繼榮告訴中新社記者,這充分說明只要執政黨有決心,就能取得成效。這對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和有效推進依法治國都有重大意義。
燕繼榮表示,與“禁”相配合的另一方面是“立”,執政黨的制度建設需要更深層次的建章立制。一項制度的存廢有一個過程,慣性不容易剋服,政府要通過新的制度建設如公共財政預算、幹部選拔任用、政府信息公開、財產公示等具體而關鍵的規定,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保證公權力不被濫用相配合。
10月下旬,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共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隨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花大量篇幅闡述“規範和約束公權力”等熱點問題,強調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無論是在前年底的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周年大會上,還是在今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都反覆被強調。今年底全民紀念首個國家憲法日,再次喚起人們對於“法律神聖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
褚松燕也認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在任何國家官僚體制中都存在,關鍵在制度是否能有效遏制這些問題。而制度是否有效,關鍵是有沒有可執行性,有沒有民眾說話的空間和監督的渠道。“制度有設計、機制可操作、程序有保障,才能達到政治清明的願望。制度建設要長效化,避免一陣風、運動式,一個文件的效力大還是法律的效力大,不言而喻。”
“中共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黨的建設制度體系,中共中央今年9月又通過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距離2020年還有6年。我們不是沒有制度,是沒有精細化的制度。”褚松燕說,人民總是期待很快出現新局面,但制度建設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完成的,明年作為深化改革的關鍵年,對於制度的確立並形成黨員幹部自覺遵守的常態非常重要。(完) (原標題:群眾路線制度治黨相得益彰 執政黨建設邁入新階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